来源:醴陵市湘创电器有限公司 时间:2025-02-22 21:22:10 [举报]
技术参数
环境温度:-10℃至+55℃
相对湿度:5%至95%
测量范围:-30℃至200℃
分辨率:0.1℃
测量精度:±1℃
功耗:小于8VA
产品型号及功能
干式变压器温控仪有多种型号以满足不同需求,以下是常见型号及其功能:
1. BWD-3K130B:基本功能包括温度显示、风机控制、超温报警和跳闸、传感器故障报警。
2. BWD-3K130C:在B型基础上增加RS485通讯接口。
3. BWD-3K130D:在B型基础上增加3路4-20mA电流输出功能,便于远程传输温度信号。
安装与操作
温控仪的安装简便,通常嵌入安装在变压器控制柜面板上。操作方面,用户可以通过面板上的轻触键设置各项温度阈值和参数,并可通过密码保护防止误操作。设备还具备自检功能,方便用户进行日常维护和检测。
应用领域
干式变压器温控仪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电力、通信等领域,确保各类干式变压器在各种工作环境中的安全稳定运行。
总之,干式变压器温控仪通过其的监测与控制功能,有效保障了干式变压器的运行安全,是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温度传感器出现故障时,需要准确判断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电气性能故障
开路故障
检查线路连接:仔细查看传感器与温控仪之间的连接线是否有断裂、松动或接触不良的情况。对于松动的接头,要重新插拔并确保连接牢固;对于断裂的线路,需要找到断点并进行焊接或更换新的连接线。
检测传感器内部:如果外部线路正常,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传感器的电阻值。若电阻值显示为无穷大,说明传感器内部开路。对于可修复的传感器,可打开外壳检查内部的焊点、导线等,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部件;对于无法修复的传感器,应及时更换新的传感器。
短路故障
检查绝缘情况:查看传感器的绝缘层是否有破损、老化等现象,如有,需要更换绝缘层或对破损处进行绝缘处理。同时检查传感器周围是否有导电物质导致短路,如有则及时清理。
排查外部干扰:检查是否因外部的强电磁干扰导致传感器信号异常,表现为类似短路的现象。可通过观察传感器附近是否有大型电机、变压器等电磁干扰源来判断。如有干扰源,可对传感器的传输线采取屏蔽措施,如使用屏蔽线并确保屏蔽层接地良好。
阻值漂移
重新校准:使用的温度校准设备,如恒温槽,将传感器放入不同温度的环境中,测量其实际输出的电阻值,并与标准值进行对比。根据测量结果,对传感器进行校准调整,使其输出值与实际温度相符。
更换元件:如果校准后仍无法解决阻值漂移问题,可能是传感器内部的敏感元件老化或损坏,需要更换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或整个传感器。
机械结构故障
探头损坏
更换探头:对于探头损坏的情况,一般需要更换新的探头。在更换时,要选择与原传感器型号匹配的探头,并按照正确的安装方法进行安装,确保探头与传感器主体连接良好,且安装位置准确。
防护处理:为防止探头再次损坏,可对探头进行防护处理。例如,在探头外部安装防护套,或在安装位置周围设置防护装置,避免探头受到外力撞击或摩擦。
固定松动
紧固固定装置:发现传感器固定松动时,应及时使用合适的工具对固定螺栓、夹具等进行紧固,确保传感器安装牢固。在紧固过程中,要注意按照规定的扭矩进行操作,避免过紧或过松。
检查安装位置:检查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是否合适,是否因振动等原因导致安装位置发生偏移。如有偏移,应重新调整安装位置,确保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温度,并采取措施增加固定的稳定性,如增加垫片、使用防松螺母等。
环境影响故障
受潮
干燥处理:将受潮的传感器从变压器上取下,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自然晾干,或使用吹风机、烘箱等设备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和时间要根据传感器的材质和结构合理控制,避免因温度过高损坏传感器。
加强防护:干燥处理后,对传感器的外壳、接口等部位进行密封处理,可使用密封胶、防水胶带等材料,防止水汽再次进入。同时,检查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是否容易积水或受潮,如有问题,应及时调整安装位置或采取防水措施。
腐蚀
清理腐蚀物:使用适当的工具和化学试剂对传感器表面的腐蚀物进行清理。对于轻微的腐蚀,可使用砂纸、钢丝刷等工具进行物理清理;对于较严重的腐蚀,可根据腐蚀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化学清洗剂进行清洗,但要注意避免清洗剂对传感器造成二次损坏。
防腐处理:清理腐蚀物后,对传感器表面进行防腐处理,可喷涂防腐漆、涂抹防腐油脂等,以防止进一步腐蚀。同时,改善传感器所处的环境条件,如加强通风、降低湿度、隔离腐蚀性物质等。
其他故障
电磁干扰
屏蔽与接地:对传感器的传输线采用双层屏蔽线,并确保屏蔽层良好接地。接地电阻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一般不大于 4Ω。同时,将传感器的金属外壳也进行可靠接地,以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
调整布线:检查传感器的布线是否与强电线路平行敷设或距离过近,如有,应调整布线方式,使传感器的传输线与强电线路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般要求大于 300mm,并尽量避免平行敷设。
兼容性问题
检查参数匹配:仔细核对传感器与温控仪或其他设备的技术参数,包括输出信号类型、量程、精度等,确保两者匹配。如不匹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更换传感器或调整设备参数,使它们能够正常通信和工作。
更新驱动或软件:如果是由于通信协议或软件版本不兼容导致的故障,可尝试更新传感器或相关设备的驱动程序、软件版本,以解决兼容性问题。在更新过程中,要注意备份数据,并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新的问题。
判断温度传感器是否需要重新校准,可以从传感器的使用时间、测量数据表现、设备状态及环境因素等方面综合考量,以下是具体方法:
基于使用时间和频率
达到规定校准周期:一般来说,温度传感器的制造商都会在产品说明书中规定一个校准周期,通常为 1 年或 2 年。如果传感器已经使用到了这个时间节点,即使没有明显的故障迹象,也建议进行重新校准,以确保其测量精度。
频繁使用:若传感器在短时间内使用频率非常高,比如在连续生产线上长期不间断工作,或者在频繁的温度测试实验中频繁使用,其内部元件可能会因疲劳等原因导致性能变化,这种情况下即使未到规定校准周期,也应考虑提前校准。
依据测量数据表现
数据偏差较大:将传感器与已知精度更高的标准温度计或其他经过校准的传感器放在同一温度环境下进行对比测量。若测量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偏差超出了传感器的允许误差范围,例如,传感器的精度为 ±1℃,但实际测量偏差达到了 ±2℃,则需要重新校准。
数据不稳定:在稳定的温度环境中,传感器测量数据出现无规律的波动,忽高忽低,且排除了外部干扰等因素后,说明传感器可能存在性能问题,需要重新校准以恢复其稳定性。
与历史数据不符:在相同或相似的测量条件下,当前测量数据与以往积累的可靠历史数据存在明显差异,且其他测量条件和设备均无变化,那么很可能是传感器需要校准。
基于设备状态
维修或更换部件后:当传感器经历了维修,如更换了内部的敏感元件、线路板等关键部件后,其性能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重新校准以确保测量准确。
出现故障修复后:传感器出现过如开路、短路、信号异常等故障,即使经过修复能够恢复工作,也需要进行校准,因为故障可能已经对传感器的精度产生了影响。
标签:干变温控器SCB-12/500KVA,干变温控器LD-B10-A220D,干变温控器BWDK-320,干变温控器BWDK-3109